这里特别说明一点,如果182向其他矩形尺寸18X改进,所需要的成本是一样的。
以上机数控当时可以动用的资金来说,扩张计划有些勉强。但一家刚刚进入光伏行业3年的公司,更理性的做法是稳步向前。
上机数控狂奔上机数控从设备转型到硅片行业的时间点,称得上先知先觉。毕竟很少有公司靠着单一业务,三年收入翻了50倍。上机数控进入硅片行业时,吃到先发者红利。吃到双碳甜头后,上机数控想要乘胜追击。甚至在转型硅片行业一段时间后,上机数控股价还在下跌。
一体化意味着强大的议价权、独立的生产,是个让二级市场兴奋的概念。一体化是个很有故事的词语这让施正荣很快放弃了国内市场大爆发的幻想,转而看向国外,那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图景,欧美国家在光伏上显示出了很强的雄心壮志。
这样的造富神话对于所有光伏行业的、想进入光伏行业的人,都是一种巨大的刺激。尚德为了获得稳定的硅,不惜跟美国多晶硅制造龙头MEMC签了价值超50亿美元、长达十年的采购协议。一个国家某个产业强大的表现,就是有一批在世界具备相当技术实力的*企业。协鑫在这次周期中虽备受打击,但并未掉队,真正使其跌出*梯队的,是后来在技术路线上的失利,协鑫没有看到单晶硅成本下降的可能性,全力押注多晶硅产能,被看不见的对手隆基用单晶硅技术颠覆。
国家和地方政府多级提供补贴,以光伏推广上相当积极的浙江为例,国家提供0.42元/千瓦时的补贴外,浙江省政府再补贴0.1元/千瓦时,杭州市可能再补贴0.1元/千瓦时,甚至杭州萧山区再补贴0.2元/千瓦时,加在一起接近当时的光伏发电成本。接下来,尚德投产了一条十多兆瓦的生产线,是全中国此前太阳能光伏电池产能的综合。
对于光伏来说,其存活和驱动力就是降本增效,如此才能有颠覆传统能源格局的能力,所以光伏其实也在选择着那些能强烈推进降本增效这一目的的技术、企业、企业家,决定着谁能进入下一轮搏杀,由此使得押注新技术颇具残酷性和魔幻性。所谓标杆电价,就是为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国家在经营期电价的基础上,对新建发电项目实行按区域或省平均成本统一定价的电价政策。2004年进口多晶硅原料价格不过每公斤30多美元,到2008年涨到每公斤500美元。又几年,白宫屋顶翻修,卡特安装的电池板也被拆了下来,后被安在一所学校里,给学生食堂烧水。
插曲在上述对话栏目中,李河君显得尤为轻松,节目播出全程始终翘着二郎腿,同在光伏行业,硅料价格暴跌时没有砸到他,双反来了也戳不到他,为什么他能如此幸运?因为他选择了与大家都不一样的技术路线薄膜技术。朱共山在这次对话中显得忧心忡忡,汹涌而来的欧美双反调查让这位世界硅王有些不安。......光伏领域的渐进式创新越来越频繁,企业和光伏圈企业家们是推动这种创新的主要力量,各个环节都能看到他们发动渐进式创新的身影和效果,在更高发电效率和更优经济性中寻找着平衡和突破。退潮这里就有个问题,既然光伏是高科技,为什么门槛如此之低,城市随便上马,企业随便就加入?这里要提及光伏产业链。
这在当时也并未引起多大的轰动,毕竟彼时多晶硅片仍是光伏行业的主流产品,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转折也同样发生在2015年,在资本运作中左右逢源的李河君,其创立的汉能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涉嫌操作股价等问题,当天股价就暴跌47%,此后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银行对汉能股价的持续上涨和还贷能力产生质疑,大债主纷纷抛盘,李河君成为最快跌落的中国首富。
光伏度电成本及各国年新增装机规模(图源:中金研究院《创新:不灭的火炬》)多方合力之下,从20102020年中国光伏度电成本大幅下降84%至0.38元/度,而且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逐步对传统能源形成替代。依靠新技术的加持,朱共山带领协鑫穿越了*次光伏低谷,2009年成为新的光伏首富。
冷氢化技术就是将四氯化硅在低温高压环境下转化为三氯氢硅,这样就避免了环境污染。原因是共和党的里根总统上台后,石油危机的威胁已几乎解除,里根开始用紧缩谨慎的自由经济政策治理美国的滞胀,在减税、降低政府预算的过程中,光伏这种投入大产出小的产业自然就被放弃了输血。2019年,中环一举推出210大硅片,引领了行业大尺寸、薄片化的趋势,再次改写了行业格局,成为硅片领域的另一霸。协鑫只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业内平均需要2年的建设任务。而在比对了多种技术路线后,李振国发现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并且成本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除了施正荣,格林教授还有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中坚。
2008年开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盟不得不降低政策支持力度,占据中国光伏龙头企业主要收入来源的欧洲市场开始萎缩,多晶硅价格又暴跌回到40美元/千克的价格区间。其实,这场发布会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太阳能技术的商业化。
李河君此前因投身光伏产业而成为中国首富,又迅速坠落,成为最快跌落的中国首富。在澳洲搞太阳能项目创业时,虽有香车别墅,也有一系列资金支持,但澳洲对太阳能只是停留在研发,产业化停滞不前,施正荣的一些想法根本没有实践机会。
卡特政府对太阳能产业的减税、补贴等激励措施让这个代表着能源未来走向的产业率先在美国落地。除了直接补贴外,其他方面也有不小的优惠,比如制定标杆上网电价。
密集分布在中下游的中国光伏企业往上高价买硅料、硅片,往下打着价格战,游走在危险的钢丝绳上。选定了单晶硅路线后,怎么进一步降低成本?隆基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众多技术中,降本*的提升关键,在于绕开游离磨料砂浆、改用金刚线砂浆技术。随着不断商业化,钙钛矿技术有可能直接颠覆晶硅技术建立起来的光伏产业链,钙钛矿可以制造出廉价、高效的太阳能涂层,这种涂层可以像报纸一样从打印机上脱模印制。隆基对光伏发电核心产品光伏组件,也就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结构进行拆解发现,电池工序仅占据系统成本的25%,而硅片生产则占据了60%以上,因此认为降低硅片的生产成本,提升硅片的发电效率,是提升光伏发电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海外需求的持续高涨,光伏又开始了新一轮扩产,然而这次扩产并没有淘到金,反而又被美国来了个当头一棒。中国仅在西部地区开展一些星星点点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还不到世界的2%。
金安桥水电站建成后成为汉能的现金奶牛,也是他反复抵押获取信贷及其他资金的底层资产。光伏行业的发展也类似。
而技术的进化其实是组合进化之前的技术形式被作为现在原创技术的组分,当代的新技术成为建构更新的技术的可能的组分。当时在光伏领域摸索的主要是美日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充满未来感、科技感的光伏看起来更像是有钱人玩的游戏。
马丁格林有个非常器重的学生,在晶硅薄膜技术上的研究让他刮目相看,那个学生叫施正荣,一个被看作是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差距缩短了15年的人。李河君手下最知名的水电站是总装机量达到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该项目历经近十年,前后投入200多亿,为当时全球*的民营水电站。比如德国,只要住户安装太阳能屋顶,就会得到联邦、州、城市三个层次的安装补贴,而且回购你太阳能屋顶发的电,回购价格是常规电价的好几倍。光伏企业的渐进式技术突破都是在原有技术上的效率和成本迭代,而三次激进式光伏技术变革还可以往前追溯,比如爱因斯坦的追溯到人类对光的利用,光电效应、硅导电性的发现等。
随后,卡特发表了题为《没有人能挡住阳光》的演说,宣称太阳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冒险的一部分。在光伏进化过程中,大浪淘掉了无数光伏企业和企业家,但企业踩的坑、企业家的得与失不会在跌落后消失,他们积累的技术、人才、行业知识和经验仍被后来者思之、用之,这让光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传统能源的替代者,获得了永生。
双反威力巨大,2012年底开始,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商品,就要被征收23%254%的高额双反税,第二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额下跌近5成,对欧洲出口额下跌71%,本土光伏行业在盲目扩张后万马齐喑,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光伏行业几乎全线亏损,超过350家企业宣告破产。他曾计划,在全国布局10个这样的产业园区,并要求地方政府把汉能作为优先级贷款公司。
人只是有解决某个问题的需求,很难完全洞穿技术的进化方向。所有技术的集合自力更生地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地成长起来了。